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农业承包管理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2:18:11   浏览:828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农业承包管理规定》的通知

福建省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农业承包管理规定》的通知
福建省政府




现将《福建省农业承包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情况,认真贯彻执行,使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订、鉴证、兑现、变更、解除等,逐步规范化,促进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帮助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建立和调整承包经济关系、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强承包合同管理,维护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稳定协调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农、林、牧、渔、副各业的承包管理。
第三条 农业承包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允许多种经营形式并存,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充分发挥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两方面的积极性。
第四条 农业承包是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的一种责任制,是合作经济组织与其成员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发包和承包双方应签订合同,使承包关系确定下来。承包合同必须在遵守国家的法律,符合国家政策、计划要求的前提下,符合该合作经济组织的章程和组织成员共同约定的事
项。

第二章 发包方和承包方
第五条 乡、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乡、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公有生产资料的发包方。原由生产大队固定给生产队使用,随后由生产队发包的土地,可以由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包,也可以由村合作经济组织委托原生产队代发包。原属生产队、联队所有的生产资料仍归原生产队、联队
所有,由原生产队、联队发包。乡合作经济组织、村合作经济组织、联队和生产队之间不得无偿平调财产、资金和劳力,也不搞逐级过渡。
第六条 农民个人、家庭、联合体和专业队(组)是承包方。承包方应具有生产经营能力。在同等条件下,本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的成员,有承包的优先权。
第七条 非本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请求承包,必须持有本人(组)的合法证明,并有相当财产抵押;也可由拥有财产抵押能力的单位或个人出具担保。

第三章 所有权和经营权
第八条 承包方向集体承包的耕地、山林、果园、茶园、草山、荒地、水面、滩涂、厂房、设备、农机具等生产资料,所有权仍属于国家或集体,承包方在承包期内有经营权。凡属个人承包者,允许由具有生产经营能力的继承人继续承包。
承包方对所承包的生产资料,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经营使用,不得擅自改变用途;承包地不得出租、买卖、弃耕搁荒和掠夺性经营;不得在承包耕地上建房、修坟、取土制砖瓦等。
第九条 承包方在承包期内,对所承包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作新的投入或加工,使之增值或改善生产条件的,在承包期满重新发包时,在同等条件下有继续承包的优先权;如承包关系转移,应由发包方或新的承包方付给合理的补偿。合同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章 承包方式
第十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生产经营项目、生产经营条件的不同,可采取多样的承包方式。具体的承包方式、承包期限、承包双方的权责利等基本事项,应由本组织的成员按照有利于长期持续发展生产,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有利于兼顾发包、承包双方利益的原则,民
主讨论决定,并在承包合同上作明确的规定。
第十一条 耕地可以按人承包,按劳承包,按人、劳比例承包,可以“双田”(口粮田、责任田)分开承包,也可以采取便于实行规模经营的其他承包方式。
农户承包耕地应尽可能连片,以便耕作。过于零碎分散,影响耕作的,可以由承包户之间自愿协商调整,由发包方办理调换手续;也可以根据承包户的要求由发包方按“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有计划地进行调整。
第十二条 山林、茶、果、滩涂、水面、畜牧场运输工具、农机具等,可以由集体统一经营,专业承包管理;也可以由个人、家庭、联合体、专业队(组)承包经营。集体成片用材林不要分户承包。实行专业承包经营的,发包时应分开招标,并提前一个月张榜公布承包的条件。按人(
户)平均承包的,发包方要制订统一的技术规程;承包者不执行规程的,按合同规定处理。
严禁依仗权势搞压价包、“垄断”包、干部入“暗股”承包和其他不正当的手段承包。

第五章 转包和转让承包
第十三条 承包方由于从事他业或其他原因无力经营承包项目时,经发包方的同意,可将其承包项目的一部或全部交还发包方;也可以经发包方同意,将承包项目的一部或全部转包或转让给他人。
第十四条 承包项目转包时,原承包合同仍然有效,并由转出方与转入方签订转包合同,其内容不得与原承包合同抵触,仍由原承包方履行与发包方所签订的承包合同。
第十五条 经营项目转让承包后,原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即告终止,由新的承包方与发包方建立新的承包关系。
第十六条 承包方在承包经营过程中在不违背承包合同的条件下,可自主地将某些临时性、季节性的经营环节和劳务转包给他人,无需经过发包方同意。

第六章 承包合同的签订
第十七条 所有的农业承包(包括转包、转让)都必须依法签订合同。
第十八条 承包合同应具备下列条款:
(一)承包经营的项目、地点、数量及各项主要经济指标。
(二)承包的起止日期。
(三)对承包方利用、改良、维护承包土地的标准要求;对承包方使用、维修、养护生产资料的责任以及具体奖惩规定。
(四)发包方应提供的服务项目及因此收取的费用。
(五)承包方向发包方提交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折旧费和承包金(实物或现金)的数量、质量、期限和办法;提供义务工的数量和办法。
(六)完成国家农产品定购任务和交纳各种税费的数量、质量、期限和办法。
(七)因违约而使对方遭受损失的赔偿责任。
(八)当事人双方认为应明确的其他内容。
第十九条 承包合同应写明发包单位的名称和承包方个人或代表的姓名,由发包方代表和承包方个人或代表签字盖章,并加盖发包单位的印章。
签署合同的代表发生变更,发包单位合并或分立,合同仍然有效。
第二十条 承包合同签订后,如发包或承包方要求鉴证的,可以到承包合同管理机关办理鉴证手续。

第七章 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
第二十一条 承包合同经过依法成立,即有法律的约束力,双方必须认真履行。
第二十二条 承包合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确认无效:
(一)违反国家法律和国家政策、计划的;
(二)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
(三)违背该合作经济组织章程或制度,损害集体利益的;
(四)采取欺诈、胁迫及其他不正当手段签订的,特别是依仗权势强行压价承包、垄断承包或干部入“暗股”承包的;
(五)发包方无权发包的。
无效的承包合同,从订立之日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无效合同的确认权,归农业承包合同主管部门和人民法院。
第二十三条 无效合同产生的财产问题,应依照法律、政策解决。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八章 承包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第二十四条 农业承包合同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和解除。但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
(一)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并且不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
(二)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逆的原因,致使无法履行合同约定条款的;
(三)订立承包合同所依据的国家定购任务、价格、税收等发生重大变化,而严重影响一方利益的;
(四)承包的土地等自然资源被征用或被调整的;
(五)一方违约,致使承包合同无法或没有必要履行的;
(六)承包者进行破坏性、掠夺性经营,经发包方劝阻无效的。
签订合同的一方要求变更或解除合同时,应及时通知对方,达成书面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方能生效。
第二十五条 因承包合同的变更或解除,使一方遭受损失的,除依法可免除责任者外,应由责任方负责赔偿。

第九章 承包合同纠纷的调解和仲裁
第二十六条 承包合同双方发生纠纷,当事人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向县(市、区)、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申请调解或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七条 经调解达成协议,当事人双方应当履行。由合同管理机关仲裁的,该机关制定仲裁决定书。
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对仲裁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次日起二十天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即发生效力。

第十章 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
第二十八条 县(市、区)农业、林业、渔业主管部门及其在乡(镇)一级的派出机构或委托机构,为农业承包合同的管理机关。
第二十九条 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的职责:
(一)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帮助和指导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订;
(二)负责合同的鉴证;
(三)检查、监督合同的履行;
(四)调解、仲裁合同纠纷;
(五)帮助发包方制定健全土地等自然资源的管理制度;
(六)指导农业承包合同与国家农副产品定购任务相衔接,为国家和农民沟通信息。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直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定制订实施办法,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1988年2月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修正)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修正)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1993年12月15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7年10月17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更好地发展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下简称《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四川实
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第三条 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自然资源开发、生产建设及其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水土保持法》、《条例》和本办法。
第四条 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负责对所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保护。造成水土流失的,应负责治理。
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把水土保持工作列为重要职责,应当加强水土保持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水土保持科学知识,鼓励开展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提高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水平,推广水土保持的先进技术,有计划地培养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人才。
第六条 四川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的水土保持工作。市(地、州)、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主管本辖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事务。水土保持监督队伍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有关部门按照《水土保持法》和《条例》及本办法规定,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与水行政主管部门密切配合,作好与水土保持相关的工作。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调查评价水土资源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规划须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的水土保持规划,须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水土保持规划的修改,须经原批准
机关批准。
第八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下列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向当地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
(一)毁林或毁草场开垦,破坏植被的;
(二)违法开垦荒坡地的;
(三)向江河、水库、输水渠道、湖泊和指定以外的自然排洪沟渠倾倒砂、石、土、尾矿、废渣的;
(四)破坏水土保持设施的;
(五)有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其它行为的。
第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或其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对下列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一)预防、治理水土流失,管理水土保持设施成绩突出、效益显著的;
(二)同破坏水土保持行为作斗争成绩显著的;
(三)对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有重大发明、创造、革新或在水土保持工作其他方面有重大贡献的;
(四)在水土保持教育、宣传、技术推广或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的。

第二章 预 防
第十条 禁止毁林开垦、烧山开荒和在陡坡地、干旱地区铲草皮、挖树兜。
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取土、挖砂、采石。
禁止在铁路、公路、堤防、河道、渠道、水工程界定的管护区范围内开山采石、挖土和堆弃土石、尾矿、废渣等。
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的范围,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
第十一条 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
禁止开垦的陡坡地的具体范围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
本办法实施前已在禁止开垦坡度以上的陡坡地上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应在建设基本农田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逐步退耕,植树种草恢复植被;短期内不能退耕的,应由县级人民政府作出规划,逐步修成梯地、梯田,或者采取其他水土保持措施。
第十二条 依法申请开垦荒坡地的,必须同时提出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开垦禁止开垦坡度以下、五度以上集体所有的荒坡地,必须经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开垦国有荒坡地,必须经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
同意后,方可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土地开垦手续。

本办法实施前已在禁止开垦坡度以下、五度以上的坡地上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必须采取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有条件的应当逐步改造梯地或梯田。
第十三条 对禁止开垦坡度以上的荒坡地,不得全垦整地造林。在五度以上,禁止开垦坡度以上坡地整地造林,抚育幼林和栽种经济林木,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第十四条 在山区、丘陵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和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水土保持方案必须先经过科学论证。论证所需费用,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费中列支。论证后的水土保持方案,经该项目审批权限的同级人民政府水
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计划部门方能审批立项。
山区、丘陵区已建和在建的工矿企业和各种工程项目,造成水土流失尚未治理的,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并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一年内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该工程审批权限的同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由工程所在地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监督实施。
水土保持方案,按《水土保持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编制。
第十五条 在山区、丘陵区依照《矿产资源法》的规定开办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必须持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方可申请办理采矿批准手续。
第十六条 山区、丘陵区的工程建设项目,其水土保持方案按工程审批权限,由同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七条 山区、丘陵区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工程中的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应当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并签署意见。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工程不得投产使用。
第十八条 在林区采伐林木的,其采伐方案中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采伐区水土保持措施。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采伐方案后,应当将采伐方案抄送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监督实施采伐区水土保持措施。
第十九条 对水行政主管部门投资营造的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和防风固沙林进行抚育更新性质的采伐时,所提取的育林基金必须用于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和防风固沙林。
第二十条 山区、丘陵区的乡(镇)、村和农场、林杨、牧场应建立封山育林、育草制度。用木材培育木耳、香菇、烧木炭、砖瓦,从事挖药材、开石等农副业生产,应防止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水土保持设施和水土保持试验场地。
单位和个人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因建设、生产确需而不得不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应当向直接管理该设施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交纳所损坏部分的补偿费。其补偿费必须专项用于水土保持设施建设。

第三章 治 理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根据水土保持规划,以小流域为单位,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有计划地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并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行政区域的水土保持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和设计任务书,治理完成后按国家小流域治理标准验收。
第二十三条 国有土地的水土流失,由地方人民政府或土地使用单位负责治理;集体所有土地的水土流失,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土地承包人负责治理。
第二十四条 治理水土流失应贯彻自力更生为主、国家补助为辅、依靠群众劳动积累的原则。鼓励水土流失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投资投劳,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对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谁治理谁受益。
农民依照承包合同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在修建梯田、梯地中增加的耕地面积归承包者使用,并按有关政策规定,对农业税或农林特产税给予减征或免征。
单位、个人在水土流失的荒山、荒坡、荒沟投资投劳,承包栽种的经济林、果木林及其果实,归承包者所有,并从受益当年起,五年内按有关规定减征或免征农林特产税。在承包合同有效期内,若承包人死亡时,继承人可以依照承包合同的约定继续承包。
第二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将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专项资金,进行重点治理。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其专项资金应逐步增加。
有水土流失防治任务的地方,应从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费中安排10—20%的经费用于水土保持。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从水土保持经费中,安排部分资金实行有偿使用,实行有偿使用的资金,必须专项用于水土保持,设立专帐,周转使用。
第二十六条 基本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土、石、废渣或尾矿、尾渣等,其堆放应符合水土保持规定,并视当地情况采取修筑拦渣坝、围渣堰及覆土造地等措施对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本办法实施前,已建或者在建并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已堆放的土、石、废渣或尾矿、尾
渣不符合水土保持规定的,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一年内进行整治。
山区、丘陵区的露天采矿场或土建工程开挖面,应及时整修场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第二十七条 已经发挥效益的水利、水电工程,应根据自身水土流失防治的需要,每年从收取的水费、电费中提取部分资金,由该水利、水电工程掌握,专项用于工程管护范围的水土保持。该水土保持工作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分级负责组织检查验收。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对造成的水土流失负责治理。因技术等原因无力自行治理的,必须交纳防治费,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治理。
建设项目中的水土流失防治费用,从基本建设投资中列支;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费用,从生产费用中列支。
防治费的收取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物价部门制定。

第四章 监 督
第二十九条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全省的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预报并定期公告。市(地、州)、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部署,负责监测本行政区域的水土流失动态、防治情况和效益等,
并定期公告。
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具体设置和管理办法,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制定。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水土保持法》、《条例》和本办法的执法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有水土流失防治任务的乡(镇)人民政府,应有专人负责本乡(镇)范围内的水土保持监督工作。
水土保持监督人员,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颁发的《中国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证》,有权对本行政区域的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被检查单位或个人必须如实报告情况,不得隐瞒。
国家确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所在市(地、州)的水土保持监督人员,由省人民政府颁发《中国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证》,有权对跨本辖区的国家确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现场检查监督。
第三十一条 水土保持监督人员必须经有关部门严格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经考核合格的水土保持监督人员下岗,应经原考核部门批准,并收回《中国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证》。其具体办法,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十二条 国家和地方安排的水土保持经费,其中20%用于预防、监督、管护。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水土保持法》有关规定处罚;需要处以罚款的,按《条例》规定的标准执行: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条二款规定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取土、挖砂、采石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一款规定,在禁止开垦坡度以上的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一款规定,擅自开垦禁止开垦坡度以下,五度以上荒坡地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在林区采伐林木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
(五)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一款规定,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不进行治理的。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条一款规定的,责令立即停止破坏行为,限一年内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并处以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每平方米1—2元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对禁垦坡度以上的荒坡地全垦整地造林的,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植被。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以该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造价5—10%的罚款。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报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决定,责令限期改正。
(五)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一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恢复原状,赔偿直接经济损失。
(六)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治理,并处以500—5000元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第三十四条所列违法行为发生在国家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内需要处以罚款的,其罚款标准应为各该项罚款的五至十倍。
第三十六条 因违法造成水土流失致使他人遭受损害的,应负损害赔偿责任。
第三十七条 拒绝、阻碍水土保持监督人员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罚款按《四川省罚款和没收财物行政处罚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复议机关应当在接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出复议决定的,当事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条 水土保持监督人员在执行职务时玩忽职实、滥用职权、贪赃枉法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四川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3年5月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四川省水土保持工作细则》同时废止。

附: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的决定

(1997年10月17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决定
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定对《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作如下修改:
第三十四条第(二)项删去。本条以下各项依序前移。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7年10月17日

关于进一步依法整顿煤矿生产秩序限制不合理生产产量的通知

煤炭工业部


关于进一步依法整顿煤矿生产秩序限制不合理生产产量的通知
煤炭工业部



各煤管局、省(区)煤炭厅(局、公司),各直管矿务局(公司),北京矿务局、神华集团公司、华晋焦煤公司、伊敏煤电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局:
为了进一步贯彻《煤炭法》、《矿产资源法》、《矿山安全法》,依法整顿煤矿生产秩序,减少不合理煤炭生产产量,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根据部《关于加强煤炭总量控制,实行煤炭产量和库存量“双控制”的通知》(煤办字〔1997〕第29号)精神,决定对有关单位提出限
产要求,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限产要求
1、无采矿许可证的个体煤矿(包括名为集体实为个体经营的煤矿)及在国有煤矿井田范围内无采矿许可证和有采矿许可证而超层越界的乡镇煤矿一律关闭,今年限产2000万吨,具体安排见附表一。
2、国有煤矿矿办小井要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煤矿矿办“小井”安全生产管理的通知》(煤生字〔1997〕第151号)要求,关停无采矿许可证、到期未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及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办小井。第一批国有重点煤矿不具备“五消灭”的矿办小井要立即关闭,
减少不合理产量336万吨,具体安排见附表二。
3、国有重点煤矿采掘失调又超能力的19处矿井限产341万吨,具体安排见附表三。
4、国有重点煤矿通风能力不足、欠风生产的48处矿井限产266万吨,具体安排见附表四。
二、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力量,做好下列四项调查工作,提出今年的限产意见。
1、对采掘失调又超能力开采的国有地方煤矿限产意见。(见附表五)。
2、对风量不足、欠风生产的国有地方煤矿限产意见(不另出附表,可套用附表四)。
3、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限制开采高硫煤的限产意见(是附表六)。
4、对1997年国有重点煤矿矿办小井调查表中所列各独立、非独立小井的限产意见(见附表七)。
以上限产意见,各单位要按附表要求,实事求是,认真填报。如发现弄虚作假或隐瞒不报,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造成事故的,要依法处理。
上述报表要在今年6月底以前报部生产协调司。
三、依法整顿生产秩序,减少不合理煤炭生产产量,是“双控制”工作的切入点。各单位要从煤炭全行业扭亏增盈的高度充分认识“双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各单位行政主要领导是“双控制”的第一责任者,要亲自抓这项工作,积极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组织和制定
限产实施办法,确保今年限产工作的完成。各省(区、市)煤炭管理部门要在每季度上旬书面向部生产协调司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附表一:
1997年无采矿许可证乡镇煤矿限产安排表
----------------------------------------------
| 序 | | 矿 点 数 | 96年产量 | 97年限制 |
| | 单位名称 | | | 产 量 |
| 号 | | (处) | (万吨) | (万吨) |
|---|------------|-------|---------|---------|
| | 总 计 | 25040 | 6510 | 2000 |
|---|------------|-------|---------|---------|
| 1 | 河北省 | 395 | 130 | 60 |
|---|------------|-------|---------|---------|
| 2 | 山西省 | 257 | 99 | 50 |
|---|------------|-------|---------|---------|
| 3 | 内蒙古 | 199 | 472 | 160 |
|---|------------|-------|---------|---------|
| 4 | 辽宁省 | 9 | 4 | 0 |
|---|------------|-------|---------|---------|
| 5 | 吉林省 | 822 | 171 | 50 |
|---|------------|-------|---------|---------|
| 6 | 安徽省 | 136 | 80 | 25 |
|---|------------|-------|---------|---------|
| 7 | 福建省 | 100 | 113 | 17 |
|---|------------|-------|---------|---------|
| 8 | 江西省 | 2330 | 467 | 150 |
|---|------------|-------|---------|---------|
| 9 | 河南省 | 336 | 427 | 150 |
|---|------------|-------|---------|---------|
| 10| 湖北省 | 838 | 219 | 60 |

|---|------------|-------|---------|---------|
| 11| 湖南省 | 3715 | 1208 | 370 |
|---|------------|-------|---------|---------|
| 12| 广东省 | 759 | 43 | 10 |
|---|------------|-------|---------|---------|
| 13| 广 西 | 1169 | 105 | 30 |
|---|------------|-------|---------|---------|
| 14| 四川省 | 1565 | 507 | 160 |
|---|------------|-------|---------|---------|
| 15| 重庆市 | 94 | 37 | 10 |
|---|------------|-------|---------|---------|
| 16| 贵州省 | 9104 | 1751 | 500 |
|---|------------|-------|---------|---------|
| 17| 云南省 | 2473 | 307 | 90 |
|---|------------|-------|---------|---------|
| 18| 陕西省 | 364 | 185 | 55 |
|---|------------|-------|---------|---------|
| 19| 甘肃省 | 357 | 169 | 50 |
|---|------------|-------|---------|---------|
| 20| 新 疆 | 18 | 16 | 3 |
----------------------------------------------

附表二:
国有重点煤矿矿办“小井”限产安排表
(关停不具备“五消灭”的矿井)
---------------------------------------------------
| | | 数 量 | 产 量 | |
| 序号 | 单 位 | | | 备 注 |
| | | (个) | (万吨) | |
|----|--------------|---------|---------|---------|
| | 合 计 | 240 | 336 | |
|----|--------------|---------|---------|---------|
| 1 | 淮南矿务局 | 1 | 3 | |
|----|--------------|---------|---------|---------|
| 2 | 河北煤管局 | 6 | 7 | |
|----|--------------|---------|---------|---------|
| 3 | 山西煤管局 | 42 | 65 | |
|----|--------------|---------|---------|---------|
| 4 | 内蒙古煤管局 | 70 | 120 | |
|----|--------------|---------|---------|---------|
| 5 | 辽宁煤管局 | 3 | 8 | |
|----|--------------|---------|---------|---------|
| 6 | 吉林煤管局 | 97 | 88 | |
|----|--------------|---------|---------|---------|
| 7 | 江西煤管局 | 6 | 11 | |
|----|--------------|---------|---------|---------|
| 8 | 河南煤管局 | 5 | 10 | |
|----|--------------|---------|---------|---------|
| 9 | 陕西煤管局 | 5 | 13 | |
|----|--------------|---------|---------|---------|
| 10 | 甘肃煤管局 | 5 | 11 | |
---------------------------------------------------

附表三:
国有重点煤矿降低开采强度限制采掘失调矿井产量表
-----------------------------------
| | | | 能力(万吨/年)|
| 序 | |可 采| |
| | | |---------|
| | 矿 井 名 称 |储 量| | |
| | | | 设计 | 核定 |
| 号 | |(万吨) | | |
|---|-------------|-----|----|----|
| | 合计19处 |77507|1224|973 |
|---|-------------|-----|----|----|
| 一 | 辽宁小计1处 |17158| 300|250 |
|---|-------------|-----|----|----|
| 1 | 抚顺老虎台矿 |17158| 300|250 |
|---|-------------|-----|----|----|
| 二 | 吉林小计1处 | 1591| 45| 45 |
|---|-------------|-----|----|----|
| 2 | 辽源梅河三井 | 1591| 45| 45 |
|---|-------------|-----|----|----|
| 三 | 黑龙江小计5处 |29339| 228|234 |
|---|-------------|-----|----|----|
| 3 | 鸡西穆棱三井 | 1331| 24| 9 |
|---|-------------|-----|----|----|
| 4 | 鸡西穆棱六井 | 1176| 6| 15 |
|---|-------------|-----|----|----|
| 5 | 鸡西滴道九井 | 1985| 30| 25 |
|---|-------------|-----|----|----|
| 6 | 鹤岗竣德立井 |22717| 150|120 |
|---|-------------|-----|----|----|
| 7 | 双鸭川四方台皮带井 | 2130| 18| 65 |
|---|-------------|-----|----|----|

| 四 | 江西小计4处 | 5932| 186|120 |
|---|-------------|-----|----|----|
| 8 | 萍乡安源矿 | 1153| 90| 60 |
|---|-------------|-----|----|----|
| 9 | 萍乡巨源放 | 588| 21| 12 |
|---|-------------|-----|----|----|
| 10| 萍乡白源矿 | 675| 45| 18 |
|---|-------------|-----|----|----|
| 11| 乐平沿沟矿 | 3516| 30| 30 |
|---|-------------|-----|----|----|
| 五 | 河南小计2处 | 3773| 90| 71 |
|---|-------------|-----|----|----|
| 12| 鹤壁八矿 | 1884| 60| 50 |
|---|-------------|-----|----|----|
| 13| 鹤壁九矿 | 1889| 30| 21 |
|---|-------------|-----|----|----|
| 六 | 湖南小计1处 | 1071| 30| 21 |
|---|-------------|-----|----|----|
| 14| 资兴宝源北平硐 | 1071| 30| 21 |
|---|-------------|-----|----|----|
| 七 | 四川小计2处 | 5724| 135| 81 |
|---|-------------|-----|----|----|
| 15| 广旺广元矿 | 314| 15| 21 |
|---|-------------|-----|----|----|
| 16| 芙蓉白皎矿 | 5410| 120| 60 |
|---|-------------|-----|----|----|
| 八 | 云南小计1处 | 596| 45| 40 |
|---|-------------|-----|----|----|
| 17| 一平浪抗八平硐 | 596| 45| 40 |
|---|-------------|-----|----|----|

| 九 | 陕西小计1处 |12128| 90| 90 |
|---|-------------|-----|----|----|
| 18| 韩城下峪口矿 |12128| 90| 90 |
|---|-------------|-----|----|----|
| 十 | 甘肃小计1处 | 195| 75| 21 |
|---|-------------|-----|----|----|
| 19| 阿干矿阿井平硐 | 195| 75| 21 |
-----------------------------------

------------------------------
1996年生产情况 |1997年| | |
| | 限产 | |
------------| 控制 | | |
产 量 | 核定能 | 产量 | 数量 | 备 注 |
| 力利用 |(万吨) |(万吨)| |
(万吨)| 率(%) | | | |
-----|------|-----|----|-----|
1314 |135.05| 973 |341 | |
-----|------|-----|----|-----|
300 |120.00| 250 | 50 | |
-----|------|-----|----|-----|
300 |120.00| 25 | 50 | |
-----|------|-----|----|-----|
104 |231.11| 45 | 59 | |
-----|------|-----|----|-----|
104 |231.11| 45 | 59 | |
-----|------|-----|----|-----|
301 |128.63| 234 | 67 | |
-----|------|-----|----|-----|
10 |111.11| 9 | 1 | |
-----|------|-----|----|-----|
31 |206.67| 15 | 16 | |
-----|------|-----|----|-----|
29 |116.00| 25 | 4 | |
-----|------|-----|----|-----|
162 |135.00| 120 | 42 | |
-----|------|-----|----|-----|
69 |106.15| 65 | 4 | |
-----|------|-----|----|-----|
164 |136.67| 120 | 44 | |
-----|------|-----|----|-----|
81 |135.00| 60 | 21 | |
-----|------|-----|----|-----|
24 |200.00| 12 | 12 | |
-----|------|-----|----|-----|

26 |144.44| 18 | 8 | |
-----|------|-----|----|-----|
33 |110.00| 30 | 3 | |
-----|------|-----|----|-----|
108 |152.11| 71 | 37 | |
-----|------|-----|----|-----|
78 |156.00| 50 | 28 | |
-----|------|-----|----|-----|
30 |142.86| 21 | 9 | |
-----|------|-----|----|-----|
27 |128.57| 21 | 6 | |
-----|------|-----|----|-----|
27 |128.57| 21 | 6 | |
-----|------|-----|----|-----|
100 |123.46| 81 | 19 | |
-----|------|-----|----|-----|
25 |119.05| 21 | 4 | |
-----|------|-----|----|-----|
75 |125.00| 60 | 15 | |
-----|------|-----|----|-----|
55 |137.50| 40 | 15 | |
-----|------|-----|----|-----|
55 |137.50| 40 | 15 | |
-----|------|-----|----|-----|
121 |134.44| 90 | 31 | |
-----|------|-----|----|-----|
121 |134.44| 90 | 31 | |
-----|------|-----|----|-----|
34 |161.90| 21 | 13 | |
-----|------|-----|----|-----|
34 |161.90| 21 | 13 | |
------------------------------

附表五:
国有地方煤矿降低开采强度限制采掘失调矿井产量意见表
__________省(区、市、局)(盖章)
-----------------------------------
| | | | 能力(万吨/年)|
| 序 | |可 采| |
| | | |---------|
| | 矿 井 名 称 |储 量| | |
| | | | 设计 | 核定 |
| 号 | |(万吨) | | |
|---|-------------|-----|----|----|
| |××省(区)合计 | | | |
|---|-------------|-----|----|----|
| 一 |省营煤矿 | | | |
|---|-------------|-----|----|----|
| 1 |××矿 | | | |
|---|-------------|-----|----|----|
| 2 |××矿 | | | |
|---|-------------|-----|----|----|
| |… | | | |
|---|-------------|-----|----|----|
| 二 |地营煤矿 | | | |
|---|-------------|-----|----|----|
|(一)|××地(市) | | | |
|---|-------------|-----|----|----|
| 1 |××矿 | | | |
|---|-------------|-----|----|----|
| 2 |××矿 | | | |
|---|-------------|-----|----|----|
| |… | | | |
|---|-------------|-----|----|----|

| 三 |县营煤矿 | | | |
|---|-------------|-----|----|----|
|(一)|××地(市) | | | |
|---|-------------|-----|----|----|
| 1 |××县××矿 | | | |
|---|-------------|-----|----|----|
| 2 |××县××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96年生产情况 |1997年| | |
| | 限产 | |
------------| 控制 | | |
产 量 | 核定能 | 产量 | 数量 | 备 注 |
| 力利用 |(万吨) |(万吨)| |
(万吨)| 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位负责人:(盖章) 审核人:(盖章) 填表人:(盖章)
注:限产数量为1996年实际产量与1997年控制产量之差。

附表四:
国有重点煤矿风量不足矿井限产安排表
单位:万吨
--------------------------------------
| | | | | |
| 序 | | | 瓦斯 | 97年 |
| |省(区)名称| 矿务局、矿井名称 | | 计划 |
| | | | | 产量 |
| 号 | | | 等级 | |
|---|------|--------------|----|-----|
| | | 合计 | | 3341|
|---|------|--------------|----|-----|
| 1 | 部直管 | 平顶山煤业公司八矿 | 突出 | 190|
|---|------|--------------|----|-----|
| | | 其中:西二风井 | | |
|---|------|--------------|----|-----|
| 2 | | 平顶山煤业公司十矿 | 突出 | 185|
|---|------|--------------|----|-----|
| | | 其中:北翼风井 | | |
|---|------|--------------|----|-----|
| 3 | | 淮南局新庄孜矿 | 突出 | 190|
|---|------|--------------|----|-----|
| 4 | | 淮南局谢二矿 | 突出 | 100|
|---|------|--------------|----|-----|
| 5 | | 淮北局张庄矿 | 高 | 100|
|---|------|--------------|----|-----|
| 6 | | 淮北局岱河矿 | 低 | 110|
|---|------|--------------|----|-----|
| 7 | 北京 | 北京局大安山矿 | 低 | 88|
|---|------|--------------|----|-----|
| 8 | | 北京局木矿千坑 | 低 | 59|
|---|------|--------------|----|-----|
| 9 | 内蒙古 | 海勃湾局平沟矿 | 低 | 70|

|---|------|--------------|----|-----|
| 10| | 包头局阿刀亥矿 | 高 | 30|
|---|------|--------------|----|-----|
| 11| | 包头局河滩沟矿 | 突出 | 34|
|---|------|--------------|----|-----|
| 12| | 扎赉诺尔局灵泉矿 | 低 | 120|
|---|------|--------------|----|-----|
| 13| 河北 | 峰峰局薛村矿 | 高 | 130|
|---|------|--------------|----|-----|
| 14| | 峰峰局小屯矿 | 高 | 58|
|---|------|--------------|----|-----|
| 15| | 峰峰局九龙矿 | 高 | 130|
|---|------|--------------|----|-----|
| 16| 吉林 | 辽源局梅河六井 | 高 | 20|
|---|------|--------------|----|-----|
| 17| | 通化局松树矿二井 | 高 | 48|
|---|------|--------------|----|-----|
| 18| | 珲春局三道岭矿 | 低 | 20|
|---|------|--------------|----|-----|
| 19| 黑龙江 | 鸡西局穆棱二井二区 | 高 | 13|

|---|------|--------------|----|-----|
| 20| | 双鸭山局四方台皮带井 | 高 | 13|
|---|------|--------------|----|-----|
| 21| | 双鸭山局宝山皮带井 | 高 | 73|
|---|------|--------------|----|-----|
| 22| | 双鸭山局集贤竖井 | 低 | 110|
|---|------|--------------|----|-----|
| 23| | 七台河局桃山北翼风井 | 高 | 40|
|---|------|--------------|----|-----|
| 24| | 鹤岗局兴山矿 | 高 | 110|
|---|------|--------------|----|-----|
| 25| | 鹤岗局南山矿 | 突出 | 215|
|---|------|--------------|----|-----|
| 26| | 鹤岗局兴安矿 | 高 | 240|
--------------------------------------

-------------------------------------------
| 97年一 | | |
矿 井 | 季度末 | | |
通 风 | 缺风量 | 限产量 | 限 产 具 体 措 施 |
能 力 | 3 | | |
|m /min| | |
-----|------|-----|-----------------------|
3221| 17194| 266| |
-----|------|-----|-----------------------|
297.6| | | |
-----|------|-----|-----------------------|
| | | |
-----|------|-----|-----------------------|
173.0| | 12| |
-----|------|-----|-----------------------|
| | | |
-----|------|-----|-----------------------|
240.0| | | |
-----|------|-----|-----------------------|
76.2| | 24| |
-----|------|-----|-----------------------|
124.7| | | |
-----|------|-----|-----------------------|
146.8| | | |
-----|------|-----|-----------------------|
自然通风 | 560| 5| |
-----|------|-----|-----------------------|
自然通风 | 574| 5| |
-----|------|-----|-----------------------|
120.0| 264| | |

-----|------|-----|-----------------------|
25.0| | 5| |
-----|------|-----|-----------------------|
30.0| | 4| |
-----|------|-----|-----------------------|
105.0| 79| 15| |
-----|------|-----|-----------------------|
119.0| 787| 11| |
-----|------|-----|-----------------------|
50.0| 1224| 8| |
-----|------|-----|-----------------------|
109.5| 741| 20| |
-----|------|-----|-----------------------|
11.0| | 9| |
-----|------|-----|-----------------------|
40.0| | 8| |
-----|------|-----|-----------------------|
10.0| | 10| |
-----|------|-----|-----------------------|
12.0| | | |
-----|------|-----|-----------------------|
12.0| | | |
-----|------|-----|-----------------------|
65.5| 444| 8| |
-----|------|-----|-----------------------|
111.8| | | |
-----|------|-----|-----------------------|
34.0| | 6| |
-----|------|-----|-----------------------|
114.6| | | |
-----|------|-----|-----------------------|
208.5| 2368| 7| |
-----|------|-----|-----------------------|
229.8| 2449| 10| |
-------------------------------------------

续附表四:
国有重点煤矿风量不足矿井限产安排表
单位:万吨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