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机构加强存款管理保证支付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16:58:22   浏览:853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机构加强存款管理保证支付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机构加强存款管理保证支付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各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各省、自治
区、直辖市分行,深圳经济特区银行:
最近,个别金融机构不能按时支付上市公司存款,经新闻单位披露后,有关方面反应较大,暴露出这些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和支付方面确实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维护金融机构的信誉,保证客户到期存款及时足额支付,防止此类
事件发生,特通知如下:
一、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保证所有单位和个人存款支付;不得以任何理由延期支付;也不得对单位和个人的到期存款强令续存。为了保证对存款的支付,各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存款统计和监控制度,做好头寸的调剂工作。如
头寸不足,必须向上级行提前报告。对不能支付存款的,要追究经办行行长(主任)及其上级行行长的责任。对性质严重的,将取消其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直至取消从业资格。
二、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部门,按法律程序书面通知冻结某单位或某人存款时,银行应按冻结存款通知书执行;法院判决将单位存款支付给指定人时,银行应按法院的判决通知书执行。
三、各商业银行只能办理财政部门和政策性银行的定向委托业务,一律不得办理其他委托和信托业务(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对已有的其他委托业务、信托业务、工商企业委托投资基金,必须在1998年底以前清理完毕,并将清理结果报中国人民银行。
四、商业银行吸收异地单位存款时,应报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备案。
严格禁止商业银行吸收异地(在服务区域以外,但不包括同城)单位非交易性存款和财政性存款;各商业银行已经吸收的,要如实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报告,并在存款到期时予以清退。
对1998年新发生的违规异地存款,一律强制性无息转存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
五、严格禁止金融机构高息揽存;严格禁止金融机构不讲效益、不讲成本违规争夺大中型企业的存款。
六、各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对同时有大额存款和大额贷款的客户,一定要指定专人进行监督管理,既要保证客户存款的支付,又要及时清收客户的贷款;防止企业在提取大额存款后无法归还大额贷款,将企业的经营风险转嫁银行。
七、各商业银行要对主要客户(含上市公司)的存款规模、存款结构、支付情况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按月上报上级主管行,同时抄报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行要督促当地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确保存款的支付。
八、各金融机构要针对上市公司资金数量大、流动性强的特点,组织一次清查,并对存款情况进行详细统计(统计表见附件)。
凡有上市公司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要按下列要求报送清查报告和统计表;
(一)各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由其分行将上市公司在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统计表(以下简称统计表)汇总后,一式三份,分别报送其总行(2份) 和中国人民银行当地省级分行(1份)。各家银行的总行将各分行的情况汇总后,连同其分行上报的统计表(1份)上报中国
人民银行银行司。
(二)全国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由其法人机构将清查情况和汇总报表上报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司。
(三)各城市商业银行(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和各省(市)、地(市)级非银行金融机构,均由其法人机构将统计表汇总后上报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经省级分行汇总后,分别上报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司。
九、中国人民银行各级行应督促辖内金融机构做好此次清查工作,及时将本文转发给辖内的金融机构;对不认真清查、隐瞒实情、弄虚作假的金融机构,要及时、严肃处理。
各金融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各省级分行,应于1998年7月30日以前,将清查结果报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附:上市公司在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 单位:亿元
----------------------------------------------------
| |开户银行 | | 定期存款 | 支付能力 | |
|注 册| |活期存款|--------|-----------| |
上市公司名称| |(非银行金融| | |其中1年| 能按期 | 不能按 |贷款余额|备 注
|地 址| |金 额|金 额| | | | |
| | 机构) | | |内到期的| 支付 | 期支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制表人: 审核: 行长(经理): 联系电话:
填报说明:1.对异地存、贷款,应在备注中说明;
2.各省级机构汇总时,按所辖范围对上市公司分别合并填列;
3.上表以1998年5月31日营业终了时为准统计时点。



1998年6月14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

河北省人大


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
河北省人大


(1999年9月24日河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保障农村依法实行村民自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照宪法和法律,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三条 村民委员会应当在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四条 乡(含民族乡,下同)、镇的人民政府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开展工作,但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
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第五条 村民委员会的职责:
(一)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三)依法管理本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林木、水利设施和其他财产,管理村级财务,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四)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指标,爱护公共财物和设施;
(五)发展本村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普及科技知识,办理其他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六)对村民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促进邻里之间、村与村之间、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开展破除迷信、移风易谷等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七)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维护本村的稳定。
(八)向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九)办理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事项。
第六条 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和村民的意愿,按照便于村民自治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原则设立。
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调整,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村民委员会的规模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第七条 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
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有适当的名额,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
村民委员会成员不脱离生产,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给予适当补贴。
第八条 村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兼任下属委员会的成员。人口少的村的村民委员会可不设下属委员会,由村民委员会成员分工负责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工作。
第九条 村民委员会成员的选举,依照《河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进行。
第十条 村民委员会及其成员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办事公道,廉洁奉公,带头履行村民义务,热心为村民服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第十一条 村民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问题。
村民委员会进行工作,应当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不同意见,坚持说服教育,不得强迫命令,不得打击报复。
第十二条 村民应当支持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村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 村民委员会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每年至少向村民会议报告一次工作。
第十四条 村民委员会按照《河北省村务公开条例》的规定实行村务公开。
第十五条 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
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由到会人员过半数通过。必要的时候,可以邀请驻在本村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群众组织派代表列席村民会议。
第十六条 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和主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书面提议,应当及时召开村民会议。
第十七条 村民会议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
(二)讨论决定本村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三)审议村民委员会工作报告、村财务收支情况报告,评议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工作;
(四)选举、罢免、补选村民委员会成员;
(五)撤销或者改变村民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六)撤销或者改变村民代表会议与适当的决定;
(七)讨论决定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
前款除(一)、(四)、(六)项外,村民会议可以授权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第十八条 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项,村民委员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
(一)乡统筹的收缴方法,村提留的收缴及使用;
(二)本材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及补贴标准;
(三)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
(四)村办学校、村建道路等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
(五)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方案;
(六)村民的承包经营方案;
(七)宅基地的使用方案;
(八)计划生育指标安排方案;
(九)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第十九条 人数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可以推选产生村民代表。村民代表由村民按每五户至十五户推选一人,或者由各村民小组推选若干人。
第二十条 村民代表任期与村民委员会相同,可以连选连任。村民代表的撤换须经原推选户或者村民小组同意。
第二十一条 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负责召集。
村民代表会议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遇有特殊情况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开。
第二十二条 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必须由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通过,且不得与村民会议的决议、决定相抵触。
第二十三条 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事项,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确需变更时,必须提请下次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定。
第二十四条 村民委员会可以按照村民居住状况、经济组织形式和人口多少分设若干村民小组,小组长由村民小组会议推选,任期与村民委员会相同。
村民小组长的职责是收集并向村民委员会反映本组村民的建议、意见,向本组村民传达村民委员会作出的有关决定,协助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第二十五条 县级民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制定和实施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培训计划,每届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任期内至少应当培训一次,但对新当选的村民委员会成员应在当选后的三个月内培训。培训经费由县、乡级人民政府解决。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民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河北省村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同时废止。



1999年9月24日
侵权的民事责任概述

王海宏


  一、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或者人身,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依照法律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致人损害的行为。其基本特征如下:
  (一)侵权行为是行为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侵权行为首先是一种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其次,侵权行为通常由行为人自己实施,行为人只对自己的行为 负责,对行为人之外的他人或者物造成的损害不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如因悬挂物、动物致人损害的,所有人或者占有人不能证明其不有过错或者其他法定免责事由的存在,仍构成侵权行为。最后,侵权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即造成的损害。损害包括财产、人身和精神损害。
  (二)侵权行为是侵害他人特权或者人身权等绝对权的行为
  侵权行为在违反义务的性质和侵害对象上不同于违约行为。侵权行业通常是行业人违反法定义务侵害他人物权、人身权等绝对权的行为。但是,侵权法的保护范围呈扩大趋势,表现为将第三人侵害债权作为侵权行为对待,使债权成为侵权行为的侵害对象。违约是行为人违反约定义务侵害他人债权等相对权的行为。同一行为可能同时构成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从百产生责任和违约责任的竞合。
  (三)侵权行为是因过错而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过错是法律对侵权行为的否定性评价和对行为人的谴责的非验证。过错责任原则是侵权行为的一般归责,无过错即无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土温针过错作为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是过错责任原则的充分体现。
  二、侵权之债与侵权的民事责任
  债的发生原因有四,即合同、侵权行为、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侵权行为同时产生侵权责任和侵权之债。所谓侵权之债,是指因侵权行为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侵权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过错而实施侵权行为所应承担的民事汗后果。
  一般而言,先有债务,后有责任,债务是责任产生的前提,责任是债务履行的保障。在侵权行为关系中,债务和责任的产生无先后之分。但是,侵权之债和侵权责任仍不能互相替代,现由在于:第一,侵权之债为受害人实现私力救济提供了依据。侵权行为发生后,在行为人和受害人之间产生以损害赔偿为内容的债权债务关系,受?人可以直接依据其享有的债权,请求债务人即行为人履行。第二,侵权责任是侵权之债得到适当履行侵权行为人履行侵权损害赔偿之债和承担其他民事责任,更加直接体现了国家的强制力。如果仅有侵权之合谋,会使侵权损害赔偿关系完全进入“私人意思自治”的领域,也会使国家强制力停留在威慑的层面上,既不利于国家对侵权行业的制裁,也难以保证侵权之债的履行。


北安市人民法院 王海宏